今年2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改革辦公室印發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工作指引(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指引》”),《指引》的出臺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全面了解當前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的現狀,明晰開展版權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工作內容和步驟,特別是如何充分運用好《指引》開展工作,本刊記者采訪了負責《指引》制定的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司長(改革辦公室主任)朱偉峰、走訪了在版權資產管理研究和應用上先行一步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主任段桂鑒,以及行業相關單位。
現狀:意識不強、能力不足
版權資產,是指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并且預期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著作權財產和與著作權有關權利的財產。版權資產管理就是指對上述版權資產進行清查、整理、測算以求其保值、增值的資產管理活動。
談到當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的現狀和主要問題,朱偉峰說,總體上表現為意識不強、能力不足。他從四個方面作了詳細分析:
,版權資產管理意識不強?;陂L期形成的國有經濟管理模式慣性,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仍普遍存在重視有形資產而忽略無形資產的狀況。實踐中,多數企業注重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的管理,認為版權等無形資產“無本、無利、難管理”,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規范和制度,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性運營規劃。管理意識的薄弱也給企業經營帶來了風險,如支付了內容的生產費用,卻因為權利描述的疏忽沒有形成法律認可的企業版權資產,或者對外授權不合理、不嚴謹,導致了版權資產存在嚴重的流失風險。
第二,版權資產權屬不清。目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普遍產權不清,多數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對于版權資產沒有清晰記錄,對版權權屬及介質沒有建立臺賬,在清理過程中出現的權屬證明缺失或存在瑕疵,以及歷史產權多無憑證等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企業通過版權資產運營進一步自主創新、開拓進取。
第三,版權資產管理能力薄弱。從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的實際情況看,普遍存在重使用、疏管理的傾向:一方面是版權資產管理工作不到位,版權資產使用和處置隨意,處于閑置、積壓甚至是棄用狀態的也很多,流失嚴重,侵權風險也長期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現行會計制度對知識產權資產的規定不清、操作性不強,在企業改制等工作中,大量富有價值的版權資產被“零化”處理,并未估值入賬,在日常業務或并購中,版權資產被“矮化”處理和關聯交易的情況也很多。
第四,版權資產運營存在障礙。數字網絡時代對規?;鏅噘Y產運營活動的市場需求十分旺盛,但多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沒有對版權資產進行全面有效的統計,存量版權資產沒有進行清晰準確的清理和歸類,增量版權資產也沒有得到高效率的配置和使用,版權資產多處于分散、閑置和混亂的狀態,大規模、大范圍的版權資產運營活動難以開展,無法發揮規模經濟和集約化授權的優勢和效應。
上述四方面問題導致了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工作的落后。朱偉峰舉例說,2016年,相關單位曾選取20家出版領域上市企業進行統計,發現這些企業里,包括版權在內的無形資產占企業總資產平均比例尚不足1%。而標準普爾對美國、歐盟的500家上市公司市場價值測算表明,早在十年前的2007年,其無形資產價值占總資產比例就已經達到70%以上,其中知識產權已躍升至35%以上。
多方發力,提升版權資產管理能力和運營水平
在對現狀進行分析后,《指引》出臺的重要意義就更加清晰了。朱偉峰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階段,黨的十九大提出“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業作為以版權為基礎支撐的產業群,尤其需要加強版權資產管理工作。結合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的現狀,經反復研究和廣泛征求意見,改革辦及時出臺《指引》,這不僅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原總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要任務,也是幫助廣大企業建立符合“輕資產”特點的現代企業資產管理制度,促進資產保值增值,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如何全面提升版權資產管理能力和運營水平?朱偉峰指出,需要從政策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經驗推廣幾方面共同努力。
政策引導是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規劃指導、政策支持、公共服務、行業管理和環境營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好版權資產管理工作的頂層設計,完善服務體系建設配套政策。本次出臺的《指引》就是一個較好的開端,幫助企業了解版權資產管理工作需要掌握的核心流程和內容。
企業主導是調動企業在管理活動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企業在版權資產管理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促進企業高度重視版權資產管理工作,以企業版權資產價值大化為導向,推進版權資產的清查統計進程,建立長效版權資產管理機制。
社會參與主要是由版權資產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決定的。版權資產管理是一項前沿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很多情況和問題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解決,鼓勵版權服務機構、技術服務機構等參與到工作中,提供標準研制、管理咨詢、人員培訓、信息化工具開發等為一體的配套服務,逐步形成布局科學、分工合理的版權資產管理社會服務體系。
經驗推廣則是需要在版權資產管理工作開展較好的企業中選擇樣板,放大經驗,供更多的企業參考借鑒。本次印發《指引》同時,改革辦已明確要求各地方局改革辦公室和有關單位,要加強總結推廣版權資產管理工作先進經驗,每年推薦選送優秀企業,改革辦將對經專家核評后的優秀企業(單位)以適當的形式予以表揚并對優秀經驗進行推廣。
企業主導,具體應該怎么做?
對于很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來說,大多也知道“版權創造財富”的道理,也知道他們擁有可以變現、可以助其實現兩個效益雙贏的“沉默”著的版權資產寶藏,關鍵是怎么做?應著重在哪些方面開展工作?
朱偉峰說,為幫助企業做好、做實,推進、建立科學高效的版權資產管理工作,《指引》清晰地闡述了核心領域的工作內容和步驟,他特別強調了以下四個方面。
,組織機構和人員方面。企業應在高管理層中指定專人作為管理者代表,制定符合各自實際的版權資產管理方針和目標,并負責落實版權資產管理工作運行和改進需要的各項資源;需要設立版權資產管理機構或崗位,配備人員,承擔工作臺賬和相關管理系統信息更新等日常工作。
第二,常規管理方面。需加強對原創、購置版權資產的管理,以及自主使用、銷售版權資產時的常規管理。特別注意法人作品、職務作品、合作創作、委托創作形成版權資產時的權利認定問題以及使用、銷售版權資產前的權屬狀況確認。
第三,建章立制方面。應根據企業所在具體行業特點,制定符合實際的版權資產管理制度,內容需要針對創作、采購、置換、受贈、使用、銷售、財務記錄等管理運營行為,明確決策權限、工作流程、操作規范及職責,并完善企業內部獎懲機制,對版權資產的挪用、流失等建立問責機制。在臺賬方面,需要特別注意臺賬的完整性、關聯性和準確性,明確記錄與版權資產相關的權利信息、流轉信息、權屬證明文件留存信息、關聯內容存儲信息、關聯作品信息等。
第四,持續改進方面。與多數國際通行的管理體系要求相近,需要將企業版權資產管理制度和計劃細化到員工的具體工作職責中;對于參與創作和利用版權資產的部門,能用量化的指標追蹤績效變化,形成可量化的考核體系;明確員工在版權資產形成、管理和運營方面的獎勵和報酬,以及造成版權資產損失的責任;并定期對企業版權資產管理的整體效果進行內部或外部審核。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提倡企業對版權資產的生成、運用在版權行政管理部門登記作品版權、 備案合同,通過合法有效的方式予以確權。
版權資產管理研究的先行與領先探索
作為中國大也是權威的版權公共服務機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早在2010年前就注意到版權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著手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可以說,這是在國內早系統從事版權資產管理研究的團隊。他們研究的基本內容是什么?有無開展試點性實踐?效果如何?記者采訪了中心主任段桂鑒及團隊相關人員。
段桂鑒介紹說,中心是在2010年早在業界提出版權資產管理這個概念的,起源于中心對于版權價值層次性認識解讀中,版權價值在企業層次體現的研究。版權資產是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的核心資產,但因思想認識不足、管理機制薄弱、財務規定滯后等因素制約,大量版權資產未能被有效識別和管理,存在價值未被有效利用、版權資產流失的情況,版權的資產屬性也未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得以體現。版權資產管理的研究就是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對策,致力于通過規范化管理和精細化運營降低文化企業運營風險,提升其核心資產的運營能力。
對朱偉峰總結的當前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存在的四大主要問題,段桂鑒表示非常贊同,他說,上述四大問題的存在,制約了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成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瓶頸。
正是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瓶頸問題,中心從理論研究入手,開始逐步提出服務于企業的版權資產管理解決方案。自2010年開始,段桂鑒主任帶領其團隊,不斷開展版權資產管理方法和模式機制的研發。陸續形成《以版權價值為核心,推進文化金融創新》《再論文化金融服務創新》《加快文化金融服務創新》《版權價值層次性的認識與解讀》《版權資產管理:易被國有文化企業忽視的“寶藏”》《版權價值導論》等多項理論成果,并進行了多輪次調研。
研究落地:編制標準、開發工具、促進應用
標準和工具對版權資產管理工作和行業發展至關重要。段桂鑒和他的團隊沒有滿足,止步于成果頗豐的理論研究。編制標準、開發工具、促進應用,讓研究落地、促行業發展的步伐緊鑼密鼓、井然有序。
2013年開始,為了更好地將積累的理論和實踐成果推廣到全行業,幫助更多文化企業完善版權內控,提升業務效率,中心通過全國版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申請版權資產管理通用規范等多個行業標準的立項,于2014年獲得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立項批準。2016年3月,經過多次專家論證,在前期標準需求調研基礎上,開展了《版權資產管理體系-要求》《版權資產管理元數據標準》《版權資產管理授權許可協議格式標準》等標準的研制?,F在,這三項標準已基本完成編制工作,進入征求意見階段。
研究要落地、要服務于實踐,也需要通過實踐來驗證、完善和深入。2015年,中心有針對性地從圖書出版、廣播、動漫、影視領域選取了中華書局、山西廣播電視臺、北京四月星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新影微視(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了版權管理咨詢的調研工作,摸底并梳理了不同細分行業企業的版權資產管理組織體系、管理人員結構、版權資產管理相關制度文本制訂概況、版權管理決策機制、版權信息記錄機制、版權風險防控和維權機制等,并實驗性地根據企業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版權資產管理框架解決方案。
2016年,中心一鼓作氣、繼續發力,進行了版權資產管理咨詢服務的實際應用。比如,面向設計領域,為建筑設計公司——惟邦環球建筑設計(北京)事務所開展了版權資產管理咨詢服務。對此,中心版權產業研究部主任馬力海和副主任陳雨佳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通過駐點咨詢,我們交付了包括《惟邦環球建筑設計(北京)事務所版權資產管理方案》《版權資產管理崗位手冊建議書》《版權檔案標識簽》《版權文檔分類表(指南)》《版權文檔信息表(按作品類型分類)》《版權文檔移交申請單》《版權管理合規審查驗收單》《版權文檔存管記錄表》《工作需求支持單(版權登記)》《版權作品價值自測評分表》在內的十余個文檔資料,從組織機制、管理流程、版權資產管理分級策略、制度文本等方面對惟邦版權資產管理提出了建議”。基于惟邦環球建筑設計公司確認,其依中心建議全面實施了版權資產管理改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1月,中心為其頒發了 “版權資產管理標準化應用企業確認證書”。至此,中心的版權資產管理咨詢工作從單一專業性咨詢服務向標準化咨詢服務過渡。
版權資產管理的工具開發和平臺建設也進展順利,段桂鑒介紹說,中心《文化企業版權資產管理服務平臺及應用示范項目》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改革發展項目庫,并于2016年獲財政部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進行管理軟件及平臺的開發。自2017年中項目啟動至今,版權資產管理工具開發工作已基本結束,即將進入試點應用階段。預計到2018年底,項目成果將作為工具輔助,通過版權資產管理咨詢服務的方式在版權資產開發、確權、管理、使用、維權的全生命周期鏈條中實際服務于試點企業。
段桂鑒說,經過近八年的探索,中心版權資產管理在行業狀況普查、理論研究、標準和工具平臺建設、管理文本編制、行業試點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業內領先的進展。下一步,中心將積極配合《指引》的發布,以行業標準為全行業版權資產管理流程、平臺建設等提供一致性指引,以咨詢服務及管理工具為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業相關業務科學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行業聲音:踐行《指引》,讓版權資產活起來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相關劃分,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屬于核心版權產業。長期以來,我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積累了大量的版權資產,比如,據報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擁有民國至今8千余種連環畫中約60%的版權;中國唱片總公司擁有13萬張金屬母盤、4.5萬多條錄音母帶,還有1952年以后與700多家文藝團體錄制的4萬多條單曲節目……在我國眾多老字號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單位中,這種存量“寶藏”情況很多,但是大都處于沉默狀態。而且,無數新作品誕生的同時,版權資產增量在源源不斷地增加,但這些增量資產常常又進入了沉默的存量狀態。
看一下國外,我們會發現,在版權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文化影視藝術以及出版機構等,都把版權視作核心資源和核心資產來重視和管理。一個典型例子是米高梅電影公司,該公司雖然于2010年宣布破產、后重組,但它的片庫里面還有4100部電影版權,每年還能帶來五億美元的收入——這就是版權資產管理的力量。
本刊記者在與多家行業單位談到版權資產管理和《指引》時,都為上面的數據和對比所觸動?!啊吨敢返陌l布很及時、很重要”“讓我們的版權資產也活起來、火起來”“讓沉默的版權資產變成真金白銀”,這些是記者聽到的多的聲音。
多家單位表示,版權資產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的核心資產,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指引》是從官方角度開展版權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推動力,對促進版權資產成為企業優質資產,幫助企業通過版權資產管理運營獲得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保障和提高國有版權資產效益,推動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指引》的出臺似春雷喚醒沉睡的版權資產“寶藏”,使其在沉默中爆發。相信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企業的版權資產管理工作將在《指引》的指導下全面展開,產業發展萬馬奔騰、萬物向榮局面可期,版權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將不斷得到證明和彰顯。